中國為什么
一定要造自己的戰(zhàn)機為什么選擇航空學校怎么回答?
中國人設計的戰(zhàn)機
能飛得起來嗎?
共和國一代又一代航空人
前赴后繼做出了回答
美高空偵察機頻頻來犯
中國急需一款先進戰(zhàn)機
上世紀60年代初為什么選擇航空學校怎么回答,美國頻頻派出高空偵察機窺探中國的軍事情報。我軍戰(zhàn)機起飛攔截,往往只能無功而返。這是因為殲六、殲七航程有限,飛行高度也不夠。
美軍偵察機抓住了中國戰(zhàn)機的弱點,甚至不再躲避雷達,沿著精密計算的路線飛行,一路拍下絕密的軍事情報,還把中國的核試驗基地拍了個遍。
當時,美國還制訂了一份定點清除中國核設施的計劃。對這份構想,美國十分自信,特別是在試飛了高空高速的戰(zhàn)略轟炸機之后。
中國處于極其危險的境地,我們急需一款先進戰(zhàn)機來保衛(wèi)國家安全!
首任總設計師犧牲
殲八設計艱難起步
1965年5月17日, 新中國自主研發(fā)的第一款先進戰(zhàn)機——殲八正式立項,黃志千被委任為首任總設計師。
短短幾天后,噩耗傳來,黃志千在出國購買設備時,因飛機失事不幸遇難。
黃志千曾在海外學習,并在美國和英國從事過飛機制造和設計工作。
失去了這樣一位領軍人,一批從未設計過先進戰(zhàn)機的年輕人,真的能扛起重任嗎?
△黃志千犧牲后,王南壽、顧誦芬、馮鐘越、胡除生、蔣成英5人組成新的總師辦公室。
憑借著驚人的毅力,這群年輕人把自主設計飛機的目標,慢慢變成現(xiàn)實。
設計師交付工廠的圖紙達到5萬多張,要制作的各項零件11000多個,另有65項新材料。有些新材料是我們國家過去從沒生產過的。
這些零部件不僅要按時做出來,還要滿足嚴苛的航空標準。
設計師、干部、工人共同奮戰(zhàn)在一線。工人們和來到工廠的507名設計師,一起解決設計和生產上的疑難問題。
機輪爆破、機身折斷
樣機問題不斷 命運多舛
1968年6月23日,殲八正式組裝完畢,開始進行首飛前的調試。
殲八首批一共只生產了兩架為什么選擇航空學校怎么回答:01架在進行地面滑行測試時,機輪突然爆破為什么選擇航空學校怎么回答;02架在靜力試驗中機身折斷,未達到設計的強度要求。
一架小毛病不斷的飛機,誰也不敢貿然讓它上天,原定于1968年7月1日的首飛只好被迫推遲。
面對質疑的聲音,科研人員集中力量,逐一攻關,機身折斷的原因也被找到了。
對殲八最后的質疑,集中在了水平尾翼上。水平尾翼設計得是否合理,關系到飛機能否安全起降,而驗證平尾效率的直接方法就是“吹風”。
當時,國外已經有了24米×24米的風洞,但我國最大的風洞只有3米高、4米寬,只能把模型放進去,無法模擬真實情況。
由于模型太小,傳感設備又不齊備,設計師只能反復貼近設備用肉眼觀察。甚至還有人在情急之下鉆進風洞,調試設備。
中國航空人攻堅克難
殲八終于首飛成功
問題不斷,質疑不斷,殲八飛機項目一度瀕臨夭折,首飛三次推遲,但中國航空人始終沒有放棄!
1969年7月5日,殲八在沈陽首飛成功。時任試飛技術組組長的孫紹孔是親歷者之一。
52年后,回憶起那激動人心的一幕,這位白發(fā)蒼蒼的老人依然忍不住熱淚盈眶。
如今, 更多中國戰(zhàn)機
正守衛(wèi)著祖國的藍天
來源:央視軍事